close
記得曾聽過一種說法~
音樂性的感受可以藉由技巧上的琢磨與進步而漸漸領悟
但天生對音色敏感的人如果不勤能補拙.很容易被前著追上
仔細想想
好像是這樣
隨著年紀增長,對同一首曲子感受也不同
前提是必須不停練習
不見得每次都練同一首曲子
但維持甚至鍛鍊手指的靈活度是必要的
**********************************************************
每學一首新曲
如果一直沒辦法很順利的上手
何來的音樂性可言?
光是把對的音符與拍子彈奏正確,在對的樂句呼吸等等....這些都是在表演之前的磨練
沒有反覆練習,真的很難把音樂性表達出來
是啊,聽大師們表演總不自覺被吸引,想學這首那首
親愛的孩子,我們聽到的都是無止盡練習所呈現出來的
即使是大師,彈得多有感情
技巧這玩意兒就是得靠勤練~
也因為技藝高超,大師們才能發展出個人特質的音樂彈奏,
不是嗎?
(P.S.我突然想到:對喔,有聽過快樂學習,卻沒有聽過快樂練習~)
***************************************************************************
身為老師的我,可以做的是觀察學生的特質,
但我真的沒辦法只告訴你不練習光靠著天生的音感或對音樂的領悟力高
就能彈的跟想像的一樣
真的不可能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