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對於某些事情的態度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
每年,總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藏~琴譜!如同衣服,有些人喜歡依布料,季節,顏色,或款式等等來作為重點。
對於譜,我的習慣是依照作曲家的姓氏由A-Z排列,或許不甚整潔,但至少是有個依序的! 還有,我儘可能買譜(除非真的很難找或停產的),而不是影印!對我而言,買譜不是因為自己非要使用,而是一種收藏的概念!所以自己也會買其他樂器的樂譜(小提琴,室內樂)~
曾有人問我:為什麼沒彈到的要買?😳😳😳🤔🤔🤔
我回:這種消費行為並沒有對錯,就像有些人買書,也不見得每本都會閱讀,對我來說,除了收藏,還有是一種對工作的態度!!個人喜好不同而已~價值觀吧!
(p.s. 附上另一塔~譜)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了一篇商周的文章,真是寫到我心坎裡!(文章內容引用於本文最後) 先來說自己好了,我本身真的很不適合填鴨式教育,而且也不太喜歡死背,所以,一直以來,自認國文跟歷史科目就是一大罩門!但數學,其實也不怎麼好,一般的計算題還可以,應用題型(尤其是題目落落長的那種)我也很不優!總之,以前的教育環境學生是不太敢造次,如果問為什麼,大多數老師只會叫你~背~!
但,我喜歡做實驗!不管是生物或化學實驗~包括現在的自己,工具書上教的大概懂了也試作成功了,開始就會加入自己所謂的創意~反正,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正確答案,不是嗎?
到了現在,自己也開始當了*教育界*的其中一員⋯⋯一直以來我沒有一定的標準,也不會一直用同一套教材(除了哈農),更不會有一開始非要從拜爾開始學起的制式化準則!樂理部份,以前都是被要求死背,自己也不夠大膽地問老師為什麼⋯⋯這之間的過程當自己開始教學後,就會開始試著把自己也當學生,試著問自己為什麼是這樣的理論?有沒有一個可行的說法來解釋?甚至,不定期地會觀察孩子們目前學習的狀況中,哪些地方是比較不懂的? 所以,我發現我會花不少時間跟學生進行~互動式討論~因為觀念理解真的很重要!我也一律不馬上直接說答案~這樣的教學坦白說很花時間,尤其是讓孩子思考~但不是每個家長都可接受,我也尊重任何人的選擇,只是,我知道我不適合教*速成班*的~因為這樣的學習永遠只會101首!
最後,分享原文~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為孩子們的教育做點小改變
http://m.businessweekly.com.tw/BlogArticle.aspx?ID=15636&pnumber=1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我愛樂理共3冊,銜接幼兒樂理練習的好選擇,內容無彩色,但有小遊戲可提供學生動動腦的機會(簡單算數,迷宮等小遊戲),非常適合大班以上的學生!
3)幼兒樂理練習教材有1、2冊,適合中、大班,有貼紙,彩色繪圖可讓孩子更加深基礎樂理的印象~
以上純屬個人教學經驗分享,歡迎家長及老師們教流討論,實際教材還是視學生能力而調整,這才能符合因材施教的本意!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西洋樂器,除了基本的實務練習外,樂理基礎同等重要!!!
紮實的理論概念可幫助學生理解曲目的內容,更能縮短視譜時間,進而提前解說有關音樂性層次,對於4-6歲學齡前學生,如何用有趣的方式引導理解樂理,在這篇文章老師藉由平常教學經驗來推薦一些適合幼兒的教材如下:
1) 

這本只有一冊,除了有貼紙訓練小孩的手部協調能力,彩色繪圖更可吸引學生的專注力,搭配國字與注音,排版字型皆清楚,非常適合幼幼至小班的學生!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許多初學者來說,手型調整常常是老師注意的重點!!
1) 手指亂翹
幼稚園小朋友的小手還在發育未定型中,大拇指常不自覺用力,使得靠近手掌的第二關節常凹陷,這樣彈久了大姆指會不舒服
,整雙手型就不像貓爪一樣圓圓的,所以,需要隨時提醒小朋友手手要圓圓的~
2) 經過修正
站姿好多了!還是再次提醒家長們,很多時候孩子需要一直被修正的過程中,你們的陪伴也一樣重要喔!一起努力~~~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視奏能力越好,學習曲子的速度相對提高
尤其是曲子難又長,如果一開始視譜能力不足的學生可能會花非常多時間把音與拍子彈正確,至於音樂性等等的細節都得延宕,所以,從初學開始,老師會非常要求眼睛一定要看
譜,
不是手指,也不是看指法決定音的位置,如果我已教如何數五線譜上的音,面對有時難以當下認音的孩子,我一定會非常有耐心等他們數音,不會急著告訴答案,我認為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
的確,總要花好一段時間訓練孩子,其實就如同閱讀,剛開始認字總會比較慢,隨著練習一定會節省不少時間閱讀完畢
心想, 既然我的理念是把鋼琴或音樂融入生活,就更要給時間與方法,就算以後孩子停課後也能隨手拿起喜愛的曲子視奏或複習,這才是真正的陶冶性情
視譜,最好從簡單的開始,完全沒看過彈過的譜,視譜的難度給予30秒-1分鐘不等的時間限制,畢竟同時也要提高視譜的速度,就像考試一樣,有一定的時間內要作答完整
然而, 有幾個訓練視奏前我必叮嚀事項如下:
1. 譜號
2. 調號
3. 拍號
(以上務必要看仔細)
4. 先找最快的節奏來決定拍子的速度快慢與否;加線難數的音為何.....等一時很難反應的點來解決
5.臨時記號(升,降,還原)
6. 音樂術語或音樂性的標示
當然, 音與拍子彈對在考試來說是最基本的,流暢度與音樂性就可看出更多不同的程度
所以,加油囉!孩子們~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應該有不少認為學音樂的人會有絕對音感?!
真正有絕對音感的人佔的比例很少
還記得求學時,某教授說:有絕對音感的人真的極少,但萬一有還真痛苦,因為常常被不準的樂器搞得腦袋很痛苦,很想幫那些樂 器調音!(莫札特是其一)
約在2個月前,發現某學生對音的敏感度頗佳,當時他正彈簡單版的天鵝(聖桑),我告訴他這首原本是給大提琴的曲,然而在我放youtube的原曲,同時間他就在鋼琴鍵上彈出一模一樣的旋律!往後的課堂中,漸漸發現他對音的敏感度極佳!!對於簡易版的名曲還會主動*轉調*彈出,使得我開始訓練他學習可由不同調性來練習,小聊後發現,原來家裡常放古典音樂,環境的潛移默化似乎有作用,但不代表每個人都相同!他的妹妹也是我教的,但相對敏感度就沒哥哥好!
所以說
學音樂不等於有絕對音感,但對於日常生活中聽到的音樂多少會變敏銳一些!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前剛開始教琴時,對於請假的學生總會很介意,試著想問理由或詢問調課時間
但幾年下來後發現,非常穩定上課的孩子(月考照上,沒練也上的人)還是有,但總會有慣性請假完全不主動問補課時間的學生與家長
說實在話,穩定的學習非常重要,如同上學一樣,總不能沒寫完功課或沒唸書就不去學校上課吧!或許很多家長認為這樣是浪費錢,學生怕被罵!其實這樣的習慣所產生的隱憂並非只有浪費,更可能會使孩子養成逃避的藉口,長大後遇到自己沒做好的事就容易逃避,這樣在社會大學中能生存嗎?如果家長認為這樣沒關係,那我也不會過渡干涉,畢竟每個人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只是老師也有選擇學生的權利!畢竟世界上最公平的除了生老病死外,就是每人每天只有24小時!!!
我教學的原則除了專業知識外,學習態度也很重要!如果最基本的互相尊重都沒有,這樣的學習也不會長久,不是嗎?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小我就不排斥動物,至今養過的有貓,狗,鳥(還抓過麻雀,但沒多久就放生了,對不起牠!),白老鼠,蠶寶寶,金龜子,烏龜,寄居蟹,兔子等等,當然,養動物是要耐心跟陪伴(尤其是狗跟貓),長大後我念念不忘小時候的蠶寶寶,因為它很好養,又不用空間,超適合我目前的生活
去年某天,無意間在爸媽家鄰居阿姨家中發現毛毛蟲
我超開心的!因為我從沒養過蝴蝶幼蟲,加上我真的很想回味養蠶寶寶的時光,開始我養蝴蝶幼蟲的興趣~
(這隻是吃玉蘭花,為了吸引牠們產卵,我還買了一顆玉蘭花!)


好漂亮啊!(放生後某天真的有隻綠斑飛回來,我看到牠,還跟牠打招呼,但我還癡癡地等牠們來產卵)
接著又發現另一種吃柑橘類的鳳蝶幼蟲,這次我狂種檸檬子!嘿嘿,最近是產卵期,開心~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個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歡運動的人
約莫4年前,驚覺是否要為了健康開始逼自己養成運動習慣!(我的身體是沒事)
當時看了某文章說: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連續21天!
我不是個趕流行的人,所以不瘋路跑!因為要把運動成為家常便飯般的生活習慣時,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還好我喜歡走路(其實一開始我有試著慢跑,但不持久),快走成為我第一選擇
還有去做瑜珈,但我只是想借由瑜珈來柔軟身段及修飾線條(因為不少人以為瑜珈可減肥,其實不行)
後來,鄭多燕姐姐的興起,彌補下雨天無法到室外快走
至於健身房,以前在美國有參加過,但我發現我不是個喜歡機械的人,雖然有些重訓可練,我還是沒興趣
現在的我,幾乎每天運動約1小時,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到國外旅遊,無止盡地走路變成另一種選擇
所以,現在每當朋友說要準備運動去,我雙手讚成!👍
或許剛開始會痛苦,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連續持續21天,不以任何結果為目的(譬如減肥,萬一減肥成功,更要維持!)
大家一起動起來吧!!!
Lovepi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